来自摄影师的腾龙16-30mm F2.8 G2(型号 A064)亮点解说

腾龙于2019年推出了17-28mm F2.8 Di III RXD(型号 A046),这是一款适用于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大光圈超广角变焦镜头。它以小巧轻便的设计为拍摄提供了良好的机动性。因为镜头体积小且易于携带,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轻松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。
现在,腾龙推出了G2第二代型号——16-30mm F2.8 Di III VXD G2(型号 A064)。继2021年发布28-75mm F2.8 Di III VXD G2(型号 A063)和2023年发布70-180mm F2.8 Di III VC VXD G2(型号 A065)之后,这款镜头填补了G2大三元的空缺。在试拍期间,我有机会将新镜头与原来的17-28mm F2.8进行了比较,因此下面我想介绍一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提升。

这是在成排棕榈树的街道,仰望略带色彩的日落天空时的光景。这张照片传达了广阔开放的氛围,以及雨后微微潮湿的感觉。16mm的超广角,有利于捕捉更广阔的视野。同时能够很容易地强调透视,创造纵深感。
扩大焦距的同时,仍然保持小巧轻便
17-28mm F2.8的广角端为17mm,望远端为28mm,而16-30mm F2.8 G2的广角端为16mm,望远端为30mm,焦段范围变广,变焦倍率从1.6倍增加到1.8倍。仅从数字来看,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差异,但焦距1mm的差别对广角镜头的视角影响比对长焦镜头的影响更大。第二代的16-30mm F2.8 G2可用于各种场景,进行多彩创作,同时仍与第一代产品17-28mm F2.8一样紧凑轻便。

镜头的最大直径,从17-28mm F2.8的φ73mm增加到了16-30mm F2.8 G2的φ74.8mm,但滤镜口径仍是φ67mm不变。长度从99mm变为101.8mm,重量从420g变为440g,虽然都略有增加,但对于一个大光圈超广角变焦镜头而言依然算是非常轻便紧凑的。镜头的内变焦机构可降低重心变化,变焦时总长度不变,出色的机动性得以保留继承。无论是缩短与被摄体的距离,还是使用角度展现超广角独特透视效果,都可以用轻松的步伐灵活应对。
顺便说一句,16-30mm F2.8 G2、28-75mm F2.8 G2和70-180mm F2.8 G2的总重量为1,835g(索尼E卡口),因此携带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。这三个镜头的滤镜口径同为φ67mm,因此可以共享镜头盖及各种滤镜。方便和快捷也是G2系列大三元吸引人的地方。

经过实际拍摄对比,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视角有很大的差异。16-30mm F2.8 G2的广角端更宽广,长焦端略有增加。在室内等狭小空间,可以拍摄更大范围的区域。30mm则是一个适合用于抓拍的视角,该焦距下与被摄体的距离感恰到好处。用了16-30mm F2.8 G2后我不再有使用17-28mm F2.8时偶尔产生的“再多一点就好了”的想法了。

巨大的印度榕,如果用广角16mm从自身视线高度用相机进行普通的构图拍摄,往往会因为视角太宽而显得主题散乱。为了传达如同亲眼所见般的兴奋感,我尽可能靠近树干,调整相机背面显示屏的角度,从刚好高于地面的位置向上对焦。于是便可创造出强调透视感的,具有超广角独特视角的动感印象。
包括特写拍摄在内的全焦段均有出色的成像表现
使用广角镜头时,拍摄者通常想在一个画面中囊括尽可能多的场景内容,因此不仅是画面中心部分,对画面边缘的成像质量也必然有着严格的要求。与初代产品17-28mm F2.8一样,第二代的16-30mm F2.8 G2在小巧轻便的同时,还拥有出色的光学性能,令人放心。尽管焦段扩大,全焦段仍保持高分辨率,即使光圈全开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,并且只需略微收缩光圈,就可使整个画面变得清晰锐利。各种像差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,还能很好地减轻逆光时容易发生的眩光和鬼影,我觉得它是一个可以良好应对各种拍摄条件的镜头。

日落后的海角,我将水平面配置于画面正中间来构图。这张照片细腻地描绘了被柔和余晖照亮的景色。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,几乎没什么风,因此非常稳定。简单而显眼的上半部分渐变很平滑,下半部分则保留了复杂的细节,从画面中心到边角都可以放心地查看。

色彩缤纷的住宅区和运动场。这是游客纷至的热门拍照点,我在画面中没人的那一刻按下了快门。天空阴沉沉的,偶尔还下雨,但照片在保留光线感的同时形成了充足的对比度。直线笔直,整个画面清晰度均匀,可以清楚地观察各个房间的窗边景象。

镜头最近拍摄距离为19cm,长焦端为30cm。由于是广角镜头,如果离被摄体太近,自己的身体可能会挡住光线,镜头的阴影也很容易进入画面。这个披萨是利用来自窗口柔和的间接光,从正上方拍摄的。酥脆的外皮,柔软的罗勒和芝士,两种质地以均衡的方式再现。

我试着对准海边草丛在夕阳背景下迎着海风摇曳的样子。即使在近距离下,该镜头也保持了出色的图像质量,BBAR-G2(Broad-Band Anti-Reflection Generation 2)镀膜优秀的防反射性能,很好地抑制了眩光和鬼影的产生。镜头以惊人的清晰度捕捉到了这个金色的场景。

恒定F2.8大光圈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很适合星空拍摄。在晴朗无风的理想条件下,我在我家附近拍了这张照片。该镜头使用了多枚可有效矫正色差的特殊镜片,使一颗颗的星星美丽清晰。将白平衡设为“荧光灯”后,可拍出梦幻的蓝色星空作品。
新型设计提升操控性和外观质感
与28-75mm F2.8 G2及70-180mm F2.8 G2一样,16-30mm F2.8 G2与第一代相比采用了新的设计。第一代产品造型简洁,而G2的外形稍稍增加了凹凸感,这令镜头更容易握在手中并提升了手感。镜头的外观也很重要,16-30mm F2.8 G2在索尼α系列和尼康Z系列相机上都十分相称。圆润而富有光泽感的品牌标志环也在不经意间增添了一丝精致感。

16-30mm F2.8 G2在变焦环和对焦环内部加入了金属部件,实现更为顺滑的操作手感。适当的阻尼可让视角和MF对焦调整更方便准确。此外还增加了胶圈的凸起量,使握持更牢靠。另外,镜头采用了比初代产品光泽度更高的黑色涂装,提升了耐刮擦性,不易产生划痕,并有助于防止指纹残留。

当使用三脚架进行夜景等类似场景的拍摄时,大多数时候我会用MF来对焦并将焦点固定。镜头的对焦环没有太松也不会过紧,能够可靠准确地进行对焦操作,非常方便。同时变焦环也拥有良好的阻尼感,旋转顺滑,变焦稳定,因此调整视角的时候我可以轻松地进行构图。
搭载VXD,实现更快更准确的自动对焦
初代产品17-28mm F2.8的AF驱动系统中使用的是腾龙独立开发的步进马达单元RXD(Rapid eXtra-silent stepping Drive)。它提供高速准确的AF,能够可靠地捕捉动态物体,并且静音性良好。而16-30mm F2.8 G2则与28-75mm F2.8 G2及70-180mm F2.8 G2一样,采用了线性马达对焦机构VXD(Voice-coil eXtreme-torque Drive),具有更高水准的速度与精度。即使是大光圈镜头,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穷远也能轻松进行对焦。它能够快速响应拍摄时机,可靠捕捉决定性的时刻。另外,对焦时不易发生振动,马达驱动噪音也很低,在对静音性有要求的场所也能安心拍摄。

这里连续拍摄了一只快步走来的猫咪,被摄体识别AF的追踪性能很好,连拍的每张照片都正确合焦。AF的响应性能出色,轻快且稳定,让我切实感受到对快门的优秀反应力。清晰的焦点,让镜头的高解析特性得到了发挥。

这是在弱光的室内进行的拍摄,AF快速流畅,可以帮助我掌握良好的摄影节奏。场景中面料的质地得到了很好的再现,逼真地传达了如亲手触摸般的感觉。利用镜头较短的最近拍摄距离,即使在更近的距离下,也能轻松合焦。

16-30mm F2.8 G2上配备了初代产品没有的对焦设置按钮,用USB线缆将镜头与电脑或智能手机连接后,就能通过腾龙独立开发的专用软件TAMRON Lens Utility™进行对焦功能的分配设置。另外还具有对焦环功能自定义,更新镜头固件(仅限电脑版)等功能。
新旧规格比较

总结:16-30mm F2.8 G2(型号 A064)使用体验
从初代产品17-28mm F2.8升级进化而来的“G2”第二代16-30mm F2.8 G2,是一款具有吸引力的全画幅无反超广角变焦镜头。从广角端16mm到长焦端30mm,视角带来的实际差异会比数字上的变焦倍率更明显,从而带来更大的创意空间。恒定F2.8大光圈依然小巧轻便,很适合在抓拍等轻松的创作场合下使用。镜头在全焦段范围内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,因此可以使用三脚架对被摄体及场景进行精细创作。我也有在雨天及夜间等恶劣条件下拍摄过,由于AF高速高精度的性能,以及变焦环和对焦环良好的操控性能,让我可以集中于摄影创作。镜头外观是我喜欢的设计和质感,我想将其与G2系列标准变焦和长焦变焦一起,作为大三元镜头来使用。


Kazuyuki Okajima 岡嶋和幸
日本摄影协会成员,Camera Gran Prix评选委员会成员。
文章中介绍的产品
-
-
16-30mm F/2.8 Di III VXD G2 a064(型号 A064)
16-30mm F/2.8 Di III VXD G2(型号 A064),是获得市场好评的17-28mm F/2.8 Di III RXD(型号 A046)的G2第二代型号。镜头在变焦倍率扩大的同时,仍保持轻便紧凑,并具备高画质。相比初代产品,16-30mm F2.8 G2在AF性能上获得了提升,新的外观设计还优化了操控性。镜头支持TAMRON Lens Utility™,可为视频及照片拍摄设置实用功能。16-30mm F2.8 G2在继承初代产品便携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,进一步拓展了广角摄影的创作范畴,让您尽情体验超广角的表现力。